从原来的战场边缘的集结地出发之后,盖猛并不敢再多作耽搁,但是出于目前于禁的军队还没有出现,他也不敢强令骑兵队以最快的速度速度赶路。

直到后来,于禁大军的旗帜出现后,盖猛这才发布以最快速度出击的命令。

盖猛的骑兵队走出了三四里路之后,于禁派来向盖猛传达新的作战命令的传令兵,就赶过来找到了盖猛。于禁在命令里面要求盖猛现在立刻改变行进的方向,转而向西北方面迂回个八里左右的路程。

由于刘禅将全部大军此次追击作战的所有指挥权全部交给了于禁的命令,早已经被送到了盖猛这边,所以盖猛对于于禁过来向他这边发布命令,当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面对着于禁的这道最新的命令,盖猛的眉头忽然就皱起来了。他当然不是第追击要接受于禁的指挥而感觉到了不满,他是在对于禁的最新命令感觉很疑惑。

世子刘禅给他的作战要求,那就是利用骑兵队的速度优势追上撤退之中的江东军,将他们拖住在原地不能够动弹,等到于禁率领的大军一并赶到,再给他们以迎头痛击。

但是于禁的最新命令,似乎是要跟世子的意图互相抵触的,毕竟向西迂回是一件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骑兵队行进的路途变得远了很多不说,更重要的是耽误了追击上敌军的时间。他现在这样子直接追上江东军的后部人马展开突袭,岂不是既省时又省力的事情吗?

但是盖猛转念一想,于禁乃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不可能不明白世子的意图,也不可能不知道怎么办才是最佳的杀敌策略。所以盖猛立刻想到,于禁将军这样下达命令,只怕是有别的什么巧妙布置吧。

盖猛随即询问那个于禁的传令兵,道:“于将军有没有说明这样展开迂回的具体原因?”

传令兵立刻回道:“禀盖将军,是有的。于将军让小人告诉盖将军,说是盖将军你在率领骑兵队迂回成功之后,便要毫不留情地直接冲击江东军的中军。”

盖猛脸色不由得一变,于禁这样的安排,实在是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一般而言,追击撤退之中的敌军,要么是直接赶到敌军的前面,将敌军的退路封堵死了。不过,这样干的风险很大,主要是目的乃是将敌军全部人马进行合围起来。由于此时的敌军已经成为了瓮中捉鳖,士气必然被激发出来,拦截的部队必然会受到他们的疯狂冲击。所以,这样的战斗所要投入的兵力必然是需要极多的,否则是不可能困得住一群走投无路的恶兽的。

另外一种追击的方式,当然就是盖猛先前准备采取的尾随追击方式,直接就对敌军的后军展开突袭。

这样的追击方式应该说是有不少优点的。敌军撤退的时候,应该说也正是军队的战斗意志最为薄弱的时候,加之他们是从后面展开突袭,也就很容易让敌军后军的人马崩溃,随即向着前面四散奔逃。

这样的话,后军的人马也就可能冲击到中军的敌军人马。于是,敌军的整支军队随即开始出现混乱,也就让突袭的部队接下来更加容易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攻击。

但是于禁的要求盖猛先将骑兵队迂回,再对敌军的中军展开突袭的方式,在盖猛看来可真的就是有些不知所谓的。本来他的骑兵队在经历过刚才的一场激烈战斗后,马力和士卒的体力都消耗很大,直接追上去对江东军进行突袭,应该还是可以办得到的。但是若是再进行这样路程达到八里的迂回,也就使得骑兵队的战斗力的消耗更显巨大。

再者,无论骑兵队的机动性有多么强大,战斗力较之一般的步兵队高出多少,乃至于他们这边能够把突袭的威力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只要是从中军进行突袭,必然是充满了风险的进攻方式。

因为那时候,江东军的后军必然是可以赶上来的,敌军的中军必然可以得到不少的支援,毕竟敌军的后军人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前路被敌人所阻断的。而另外一方面,江东军的前军即使受到冲击,但是只要中军在后军的支援下能够挺过去,到时候他们必然是会调转方向回击的。

这时候情况也就不言自明:突袭的部队,反倒是已经被敌人给包围在了中央。

突袭部队,不仅不能够给敌军以痛击,反倒是被敌军给为困住,需要别人去把他们再解救出来。这样的情况,真是是要说多丢脸就有多丢脸了。

盖猛也是久经战阵,对敌作战的经验已经极其丰富,所以对战场上面可能出现的状况,只要心里一动便可以推算出来很多东西。

于是,盖猛心里认为于禁这样的出击安排,显然是并不妥当的。他便对那个传令兵奇道:“于将军为何会这样安排,这样显然是并不妥当的,更是非常冒险的举动啊!”

那传令兵见到盖猛脸上的神色都变了,便不敢再多废话,立刻禀报道:“于将军的意思是,盖将军应该以骑兵队突入江东军的中军,并且利用骑兵队的高速突袭能力一举将敌军切割成为前后两段。盖将军这样做虽然说风险不小,但是却绝对能够将敌人的全部大军拖在原地动弹不得的。”

那传令兵说到这里,盖猛忽然忍不住就长长地哦了一声,因为他终于是想通了于禁之所以这样安排的另一层深层次的用意。

盖猛若是按照从尾部追击,直接杀入敌军后军的话,其实到时候只要敌军的主管够果断,或者说是够狠辣的话,直接对后军见死不救,而将之当做整支大军的断后部队在使用的话,到时候世子的意图确实很可能因此落空。

对于这样的情况,蜀汉军这边并非是没有遇到过。当时荆州军在南阳郡的白牛要塞作战的时候,曹魏军就曾经用下达死战命令的方式布置下了一支断后拦截的部队。如果当时要不是因为刘禅的劝降,不知道又要因此耽误了多少时间才能够将这样的一支断后部队剿灭。

所以,一旦敌人的主将真的舍得自己的本钱的话,盖猛那样的突袭方式,确实有落空的可能性。

而且根据盖猛这边所得到的讯息显示,这次在主战场上面跟他和张苞两人的军队正面交战的,乃是贺齐和朱桓两人所属的部队。对于贺齐,盖猛也算是熟悉了,此人的谋略确实非常之接触,打仗的时候也显得够果决,当时他的奇兵忽然杀出来,出击的时间和方位真的是又狠又准。这样的一个统兵主将在,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应付的事情。

至于朱桓,盖猛这边则更是熟悉之极。甚至在盖猛还为跟孙桓交手之前,世子方面就时有提及到此时,总是说这个人看起来似乎是个纨绔子弟,但是其实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后来的两军交手过程中,世子对孙桓的评价确实是在不断得到印证的。所以,面对着孙桓这样的又身份、有地位、有谋略还有胆识和冲劲的年轻将官,他还真的是可能执行断尾求生的计策。

想到这些,盖猛心里顿时对于禁就更加佩服了,确实想的很周到,至少是看到了他盖猛在一般常识之下,很容易进行误判的情况和因素。

但是即使于禁的用心和作战安排值得嘉许,盖猛的骑兵队执行这道命令的时候,所要面对的风险,却根本就一点都不会有减少的。所以,即使心里对于禁是佩服的,但是盖猛的心里对未来也是担忧的。

于禁就对那个传令兵说道:“你回去之后,务必告诉于禁将军,就说此计的安排虽然有用,但是风险也是极大的。所以,务必请于将军到时候一定要即使赶上来,否则我这边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那传令兵应诺一声后,知道现在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便立刻向盖猛告辞,随即调转马头向着后方疾驰而去。

盖猛心里暗叹一声,抬头祷告着:此行的风险不小,但愿老天保佑。

然后,盖猛便派出人手,向熊平和全军上下传达了新的出击命令。

熊平得到了盖猛的最新命令之后,想法跟盖猛先前是出奇的一致。他立刻往回赶来见盖猛,向他询问发出这条命令的具体原因。

盖猛就将于禁的用心向熊平做了解释。熊平见到情况如此,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策略,也只好是照章执行了。

于是,盖猛的骑兵队便立刻改变了追击的路线,调转了方向就向着西北防线迂回过去,逐渐就偏离了江东军撤退的行军路线的方向。

经过半个小时的拼命急赶之后,盖猛的骑兵队总算迂回成功。但是到达了位置之后,盖猛赫然发现,他的骑兵队赶得太急了一点,以至于这时候追上的不是江东军的中军,而是他们的前军!

此时的江东军之中,统帅贺齐是肯定不在的。他刚才就已经很有信心地吃准了江东军不仅不可能追击他们,而且还会非常欢迎他们这样撤退。所以,他虽然对没有取得足够的战果感觉失望,但是终究还是老神在在地先自己回去大营里面休息了。这样的做派,确实也只有他贺齐才能够干得出来的。

当然,贺齐这次恐怕是要为自己的过分贪图享受,而感觉后悔莫及了。因为江东军不但未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不追击,反而是几乎出动了所有人马追杀过来了。

江东军的前军乃是由贺齐的长子贺达所率领的部队,中军方位的军队则是贺景所指挥的,那么也就是说,落在最后面的部队,肯定就是孙桓的所部人马了。这三支江东军之所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撤退,其中乃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当时贺达的所部人马位于战场的最北面,撤退当然是最为迅速的。而贺景的人马之所以先于孙桓的人马,乃是在于他的部队所处的位置靠后,孙桓的人马则是从后面出现,军阵的严整成都不及贺景的人马,导致撤退的速度是最慢的。

当然,这其中只怕还不能够排除一个因素,贺达和贺景两人的部队乃是直属贺齐本人的部队,所以贺齐恐怕也是有意无意地先将撤退的命令传达给贺达和贺景,让他们先行撤退,而留下孙桓的所部人马落在最后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当做断后的部队使用。

应该说,贺齐这样的暗中安排并未被孙桓所看透,毕竟他的历练还是有限,怎么搞得过贺齐这一的老将。

但是其实孙桓的运气真的是一向极好,很多时候都能够逢凶化吉。这次好运气同样关顾了他,因为于禁这次展示了他的创造性,并未如同一般情况下那样对他们展开追击,而是直接命令盖猛率领骑兵队去突袭江东军的中军部队。而江东军的中军,那便是贺景的所部人马,也就是盖猛的骑兵队所要对准的第一个目标。这下子,贺齐可真的是弄巧成拙了。

盖猛见到自己赶过头了,便让骑兵队稍稍休整一下,顺便恢复下体力,等到敌军的中军出现之后再出击也不迟。骑兵队的士卒们纷纷下马休息,但是却并不被准许立刻自己的坐骑边上,只能够就地休息而已。

随着贺景的中军的出现,士卒们也得到了盖猛的作战指令,纷纷重新跨上了自己的战马。应该说,他们休息的时间真的是极短的,估计也就只有两刻钟左右,但是有得休息总归是好的。

盖猛立刻下令,命所有骑兵全都出击,向江东军的中军方位猛冲而去,虽然现在只有四千出头的人马,但冲起来之后,造成的声势已经是非常之巨大了。

贺景也听到了骑兵队奔跑时候,所发出来的巨大动静,立刻扭头就向着西面看去,便不禁都有些傻眼了: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忽然冲出来的骑兵队,此时正裹挟着漫天尘土向他们这边冲杀过来,因为尘土飞扬的缘故,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人数究竟有多少!

但是贺景不是菜鸟,从骑兵队造成的响动,就立刻判断出来,对方的人数绝对不会少的。

这时候,贺景的中军里面已经到处有人在呼喊着敌袭了,队伍里面立刻就引发了一场骚动。但是他们毕竟是百战精兵,不可能未遭受敌军的冲击之前,就自己将军队溃散了的。

贺景的脸色都变得煞白,也不知道是因为惊恐还是因为生气。但是他毕竟是个良将,应对还是很快的,立刻想到要派出重甲部队上前先拦截住敌军骑兵队的冲击,但是问题很明显,他的中军现在根本找不到半个重装甲士,因为他们都掉队了,正在跟后军的孙桓军一起行进。

于是,贺景只好就近派出弓箭队,这是最为轻便的部队。弓箭队必须为他争取一些时间,好让他将刀牌手组织成为严整的阵型,这样的话才有阻截住敌军的骑兵队的冲击的可能性。